论孩子打游戏的重要意义!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游戏从来都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打游戏一无是处这种说法,你能信?

夜色已深,一个男孩子还在打游戏。门忽然开了,妈妈走了进来,她把一碗阳春面摆在桌子上,说:“休息一会儿,趁热把这碗面吃了吧。”孩子嗯了一声,眼睛没有离开屏幕。妈妈生怕打扰孩子,悄悄地退出了房间,把门轻轻地关上。她心里想,哎,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啊,都这么晚了还不能休息。她在门口停留了一会儿,好像觉得不太放心,又轻轻推开门。

果然,不出妈妈的意料,她刚刚出去,孩子就悄悄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伊利亚特》,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妈妈目睹此境,不由怒从中生:

“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许你在游戏时间看书,你怎么就是不听!读这些个劳什子有什么用!你这么喜欢看历史、古文,就算你把三坟五典都背下来,你能懂得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吗?你只会读书、读书,怎么跟同学们交往?人家说什么你都插不上话!你们公会的排名已经越来越靠后了,你就一点都不着急?我看你是要把自己读傻了!”

这只是我杜撰出来的荒诞一幕,但是,换一个透镜,或许我们所熟知的观念会折射出不同的光线。大部分家长觉得,凡是游戏,都不属于学习,凡是不属于学习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

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可能是网络时代的第一代“土著”,而我们都只是网络时代的“移民”。网络一代喜欢学习和创造,但他们只对那些“酷”的东西感兴趣。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游戏从来都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些情节复杂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孩子,并不是因为里面的枪击、格斗场面。玩游戏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杀手”型(killer),喜欢的就是打打杀杀、暴力场面。他们是电子游戏的最早拥趸,但新一代的游戏玩家并非都是这样。第二类是“冒险家”型(explorer),他们喜欢的是游戏带来的新奇感,体验下现实中体验不到的感觉。第三类是“社交家”(socializer),他们喜欢的是和其他的玩家互动。公会的会长大多是这种类型。第四种,可能也是最多的一种是“自我实现者”(achiever),他们在游戏里寻找的是那种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感觉。

网络游戏给玩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型的网络游戏中都有公会,大的公会能有几百人。组织一个公会和管理一个企业能有什么不同?你需要吸引一批志同道合者,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个性,你怎么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你怎么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培养默契的团队精神?

难怪,《哈佛商业评论》上曾有一篇文章讲到:“看一个人是否能够管理好一个互联网企业,最好的标志不是看他有没有MBA文凭,而是有没有创建一个70级的公会。”孩子们,以后你们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把自己游戏里公会的成就写上!

电子游戏是个鼓励创新的行业。一方面,传统的技艺在这里能够焕发新春。它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数学、绘画、雕塑,各行各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它对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简单的规则中演化出无穷的复杂性?一千个玩家要有一千种不同的玩法和结果。

当然,不是说只要让孩子天天打游戏,就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成长和成才。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如果孩子们个个都喜欢游戏,不喜欢学习,那么是孩子们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如果Google搜索引擎比老师们更了解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是互联网的错误,还是老师们的耻辱?

有一个传教士,想要在年轻人中传播福音。他就注册了一个魔兽世界的账号。魔兽世界里又分联盟和部落两个阵营。这个传教士发现,选择部落的玩家,往往更加愤怒、阴郁,在他看来,也是最需要拯救的迷途羔羊。于是,他选择了亡灵牧师。别的玩家天天出去打怪、练级、PVP,他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亡灵的主城,看到匆匆路过的玩家,就跟人套近乎,结果,他在游戏里发展了上千名教徒。

这时候,我们的教育者在哪儿呢?

小小小王子:在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教育的目的,它决定了你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倘若你教育孩子只是为了强加给他一个考个好大学的梦想,而不尊重他内心的需求和想法的话,那么我想对孩子而言,学习是痛苦的,游戏是快乐的。这值得所有的父母反思。

原题:打游戏的教育意义

文/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