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活的很辛苦?

心理导读:或许戾气充斥,或许生活黑暗,往后的大国是泱泱还是恙恙,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

前几天去天津游玩,准备坐地铁去北京南站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我正站在黄色的警戒线后排队呢,赶来了2个小年轻,女孩一边拉着男孩的手往我身旁的空位挤,一边回头抛着媚眼,我被2个人急匆匆的步伐冲的几次后退,本来右侧靠近垃圾桶,只有不到三十厘米的空隙,愣是被2个人架着胳膊肘撞出了一块硕大的地盘,然后2个人就很心安理得的站在了我身旁还要偏前的位置上。

队伍本来排了两队,人群都很安静的低头玩着手机,现在被这2个突兀的插队者打乱了队形,两排队伍变成了畸形的三排人。这之后又有些人陆陆续续来排队,都像前两个情侣那样,从这两排已排好的队伍中间穿过去,有用胳膊撞的,有拿行李兜头绕过去的,有大大咧咧,还一边说着“麻烦了”,一边回头吆喝着一家老小往内侧挤的。“编外队伍”的力量越来越大,前两排已排了接近十分钟的人的地盘也越来越窄,从本能占据到座位的靠近车窗的位置被挤到了扶梯的死角下,这时地铁缓慢的开了进来,后来的那一拨人都像土狗逮鸡一样,以赛跑运动员百米几秒的速度,呼啦啦的冲进车厢,瞄准座位,屁股下蹲,坐了下去……

一上地铁,有轻呼口气,庆幸终于抢到了座位的;有立马云淡风轻,像坐在星巴克飘摇的窗帘下一样,优雅的捏出包里的手机,开始划游戏的;有和朋友挤眉弄眼的,说:“操!抢到了座位啦!哈哈哈哈哈哈……”的心直口快的;也有继续甜言蜜语你侬我侬抱在一起,你捋捋我的秀发,我靠靠你的肩膀的不为所动的;更多的是麻木的,找个舒服的姿势,倚靠在车厢上,眯着眼开始打盹的……窗外,夜色也好像忽然从山谷上滑了下去,罩在了正在行驶的地铁上,地铁里,本来人言沸腾的各个表情的人,都变成了浓浓夜色里,定住动作,连眸子都丧失了神采的假人……

我虽有些恼怒,因为插队的那群编外人员,都一一占据上了座位,反倒是那帮勤勤恳恳老实排成两条队伍的人,都没有座位,窝在了地铁的各个旮旯犄角里。人有时会因为这种利益攸关瞬间变成伙伴或敌对的关系,我的视线开始四处扫那2个率先插队的年轻情侣。只见女孩依旧不痛不痒的抚摸着男孩的脸,两人情深深雨蒙蒙地对望着,就像偶像剧剧情一样如胶似漆,丝毫没有显露出任何插队后的羞愧,或者对他人利益冒犯后的不安。

有一个稚嫩的孩子的声音在空荡的车厢里响起来了:”妈妈,快,这还有一个位置,我给你抢上啦!“我回头看,声音来源自一个奶声奶气,头发还是光秃秃的大概也只有3岁左右的小男孩。她的妈妈摸摸他的头,称赞他:宝宝真乖。过了一会儿,不知小孩子犯了什么错,女人又患得患失的说:”宝宝,难道你不爱妈妈了吗?“我有些好笑,一个三岁的小毛头,懂什么爱不爱的,可女人就要教训孩子:”你不爱妈妈,妈妈也不爱你了。妈妈下地铁就不要你了。“

所有的场景在我眼前旋转,就像一幕幕哑剧。我问朋友,朋友此时正从包里揣出一本书翻看着,书里讲的是公民意识与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书的自序上有一句话:“80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与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我问朋友:你觉得不觉得,这代中国人活得特别辛苦?

朋友从书卷上抬起头来,他的眉宇间有那种知识分子的忧盼,他是正统的名牌大学毕业,从小一直是市里的尖子生,以全市前几名的成绩考进大学,又考取研究生,后在人人钦羡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做技术工程师,年薪也是几十万的主。他说,是啊!语气不轻不慢,这代人活得太辛苦了。

我们有一次聊天,在KTV茶座里,聊这代年轻人,哪一代最辛苦,我说85后真是一代被坑害的人,处处被实验,一毕业,人人都背了几百万的房贷债务,年轻轻的就过的像个半老头子。他苦笑,他82年出生:80-85年的也没受过多少实惠啊,房价02,03年涨起,我们那时候都傻X的在上研究生,结果等我们毕业了,那些没有考研的,早早出来靠关系找上工作的都有了好职位,买了特价房。我们一毕业都傻眼了。

按道理,我和他属于社会的两个阶级,我是那种按照传统世俗来说,完全不符合常规的人,大学退学,没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房稳定的福利保险。他是那种最受父母喜欢的,真正按照中国传统的成功标准来安排人生的:”好好学习,就能上个好大学;拿个好学历,就能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能有好未来。“可当我们走入社会,分位于世俗观念的两种极端里,我们的烦恼,压力和既得利益都差不多。我们一样没房,租房生活,一样没有常住户口,都是这座一线城市里逢节假日就要被媒体和专家口诛一番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对未来没有强烈的安全感和确信感。我很纳闷,假如说我这样的人注定了飘摇不安,因为我本身就是游离于社会规则外的人,那像他这样,完全按照规则里的中国标准成功模式来安排人生,并且勤恳老实打拼的人,为什么最终的归宿和我差不多?

这就又回到了那个地铁上的故事,我问了朋友一个问题,我说,你说这地铁上的人,会有多少人一辈子只能过这样的生活?两点一线只为讨个生活,被插队也怒而不发声?他环顾了一圈,你说大概有多少?我说大概有70%的人,他们的一生只能过这样的生活了,因为你看他们是这样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的,上了地铁就开始补瞌睡、玩游戏、看武侠和言情小说,即使别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了,也容忍不吭声,他们的生活已成惯性,思想上也是,他们的思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生活上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又补充道,但有20%的人,他们也许会混得很好,也许会混得很惨,你看那些插队的人,要么就是一直钻别人的空子钻的如鱼得水,要么就是有一天碰见比他们还狡黠的人,彻底堵住了他们的去路,就像翁中捉鳖。

还有10%呢?敢怒,也敢于发声,但是发声后,却发现我们的抱怨或声讨根本无力(但他们的争取还是有望改变这个国家)。因为中国把大部分的资源(硬件软件的)都倾斜到了一线城市,北上广,很多人喜欢抢夺座位,或者争抢别的东西,都是因一种”怕吃亏“的心理,生怕因为资源短缺,轮不到自己去获得。加上在中国这种相对不健康的环境里,总有人抢先一步不公平竞争,所以要先发制人。因为资源上的分配不公平,导致人人害怕分配的不公正,导致每个人都怕吃亏,加上中国推崇三十六计,计谋多的人反倒被社会夸耀,所以就有人不以破坏规则为耻,反以占便宜为荣了。

此时那个三岁多的小孩子,正被妈妈抱在怀里拍打着哄睡。中国的政策,就像这个妈妈的关爱一样,变化太快,人人都怕下一秒又得罪了什么,所以早一步得利,早一步就有安全感。

你看那些博客论坛上,中国著名的公知、媒体,除了会煽动公众的情绪,去报道一些负面的消息,貌似公正,但实际上又为改善中国做了什么呢?北京的地铁已经陆续开到了十几号线,可在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等其他省会城市,依旧一条地铁线都没有,年轻人只能扛着大包小包到人满为患的一线城市追逐梦想,校长强奸幼女案一起又一起,可大众只对那个”校长,开房请找我!“的文字恶搞游戏感兴趣。房价依旧那么高,物价依旧那么贵,食品有毒问题只见爆料不见解决,我们因为没有配套的法规去解决这些,媒体和公众也不会抗议该去建立相应法规,督促相关执行,我们根本不关心我们真正的利益,大部分人关心的,只是他的情绪是否有地发泄。

而大部分中国的知识分子呢?他们要么变成了政客的谋士,写着颂圣的稿件,感恩”皇恩浩荡“,”知遇之恩“,要么成了体制的对立面,移民、不分黑白一概抨击、煽动公众抱怨讥讽,要么大部分人都变成了丧失了”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只求温饱的上班族……北京发大水,真正有影响力的,质疑北京排水系统雨污不分流的文章,竟然是出自我这个非城建专业的作者,而这篇文章竟然被诸多公务系统网站和媒体转载,被专家引荐摘录,这算不算一个响亮的讽刺?那些学城建的,给排水专业的大学生呢?那些公路,建筑系统上被赡养的专家学者呢?那些律师呢?那些真正”术业有专攻“,受过高等教育的,抱着一块牌子上写”是中国人不得不转“的操持着一颗爱家心的中国人,他们在哪里?

文/没头脑也很高兴